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,國務院各部委、各直屬機構:
品牌是企業乃至******競爭力的綜合體現,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。當前,我國品牌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,產品質量不高、創新能力不強、企業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比較突出。為更好發揮品牌作用、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,經國務院同意,現提出以下意見:
一、重要意義
隨著我國經濟發展,居民收入快速增加,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,消費結構不斷升級,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提出更高要求,更加注重品質,講究品牌消費,呈現出個性化、多樣化、體驗式消費特點。發揮品牌作用,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,是深入貫徹落實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,是今后一段時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型向內涵集約型轉變、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的重要舉措。發揮品牌作用,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,有利于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,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提升產品品質,實現價值鏈升級,增加有效供給,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;有利于消費,創造新需求,樹立自主品牌消費信心,挖掘消費潛力,更好發揮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,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求;有利于促進企業誠實守信,強化企業環境保護、資源節約、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,實現更加和諧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續的發展。
二、基本思路
按照黨、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,探索有效路徑和方法,更好發揮品牌作用,加快推動供給結構優化升級,適應需求結構優化升級,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。以發揮品牌作用為切入點,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、企業主體作用、政府推動作用和社會參與作用,圍繞優化政策法規環境、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、營造良好社會氛圍,大力實施品牌基礎建設工程、供給結構升級工程、需求結構升級工程,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,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,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,擴大國內消費需求,引導境外消費回流,推動供給總量、供給結構更好地適應需求總量、需求結構的發展變化。
三、主要任務
發揮好政府、企業、社會作用,立足當前,著眼長遠,持之以恒,攻堅克難,著力解決制約品牌發展和供需結構升級的突出問題。
(一)進一步優化政策法規環境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,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,為發揮品牌作用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保駕護航。完善標準體系,提高計量能力、檢驗檢測能力、認證認可服務能力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能力,不斷夯實質量技術基礎。增強科技創新支撐,為品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。健全品牌發展法律法規,完善扶持政策,凈化市場環境。加強自主品牌宣傳和展示,倡導自主品牌消費。
(二)切實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,切實增強品牌意識,苦練內功,改善供給,適應需求,做大做強品牌。支持企業加大品牌建設投入,增強自主創新能力,追求質量,不斷豐富產品品種,提升產品品質,建立品牌管理體系,提高品牌培育能力。引導企業誠實經營,信守承諾,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不斷提升品牌形象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發揮企業家領軍作用,培養引進品牌管理專業人才,造就一大批技藝精湛、技術高超的技能人才。
(三)大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。凝聚社會共識,積極支持自主品牌發展,助力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。培養消費者自主品牌情感,樹立消費信心,擴大自主品牌消費。發揮好行業協會橋梁作用,加強中介機構能力建設,為品牌建設和產業升級提供專業有效的服務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,關注自主品牌成長,講好中國品牌故事。
四、重大工程
根據主要任務,按照可操作、可實施、可落地的原則,抓緊實施以下重大工程。
(一)品牌基礎建設工程。圍繞品牌影響因素,打牢品牌發展基礎,為發揮品牌作用創造條件。
1.推行更高質量標準。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,提高相關產品和服務領域標準水平,推動******國內標準接軌。鼓勵企業制定高于******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,支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******技術向標準轉化,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。加快開展團體標準制定等試點工作,滿足創新發展對標準多樣化的需要。實施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,接受社會監督,提高企業改進質量的內生動力和外在壓力。
2.提升檢驗檢測能力。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,提升檢驗檢測技術裝備水平。加快具備條件的經營性檢驗檢測認證事業單位轉企改制,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市場化進程。鼓勵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檢驗檢測服務,支持具備條件的生產制造企業申請相關資質,面向社會提供檢驗檢測服務。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,營造檢驗檢測機構平等參與競爭的良好環境,盡快形成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。加強******計量基標準建設和標準物質研究,推進xj****計量技術和方法在企業的廣泛應用。
3.搭建持續創新平臺。加強研發機構建設,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,加快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,推動行業創新發展。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產品設計創新,提高產品設計能力,針對消費趨勢和特點,不斷開發新產品。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大數據平臺,動態分析市場變化,定位消費需求,為開展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支撐。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,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。
4.增強品牌建設軟實力。培育若干具有******影響力的品牌評價理論研究機構和品牌評價機構,開展品牌基礎理論、價值評價、發展指數等研究,提高品牌研究水平,發布客觀公正的品牌價值評價結果以及品牌發展指數,逐步提高公信力。開展品牌評價標準建設工作,完善品牌評價相關******標準,制定操作規范,提高標準的可操作性;積極參與品牌評價相關******標準制定,推動建立全球統一的品牌評價體系,增強我國在品牌評價中的******話語權。鼓勵發展一批品牌建設中介服務企業,建設一批品牌專業化服務平臺,提供設計、營銷、咨詢等方面的專業服務。
(二)供給結構升級工程。以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為主要內容,從一、二、三產業著手,采取有效舉措,推動供給結構升級。
1.豐富產品和服務品種。支持食品龍頭企業提高技術研發和精深加工能力,針對特殊人群需求,生產適銷對路的功能食品。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針對工業消費品市場熱點,加快研發、設計和制造,及時推出一批新產品。支持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,推進個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產,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。開發一批有潛質的旅游資源,形成以旅游景區、旅游度假區、旅游休閑區、******特色旅游目的地等為支撐的現代旅游業品牌體系,增加旅游產品供給,豐富旅游體驗,滿足大眾旅游需求。